本計畫針對農業中六級產業建立與各區性質之差異,對應新北市北海岸各區採取不同之合作方式,合作場域包含淡水區、三芝區與石門區,針對以下各區介紹如下:
淡水區的擾動策略
本計畫聚焦於地區青農留鄉的議題,如:原豐農場、樹林口農場、阿三哥農場及牛埔農場。這些農場皆由三十歲上下的回鄉青農經營,這群以農業工作者身份立足淡水的青農,以大學課程資源投入來與農場互動。藉由食農教育到地方創生議題,從關係人口培育角度給予學生更多刺激,是本計畫於淡水區的執行重點。
2022年所開設之北海岸飲食文化微學分課程,便以青農為主軸而開設,向本校教職員生介紹當地特色農產與飲食。朝向導入食農教育推動,創造農業的新附加價值,以邁向優質的六級農業前進。阿三哥農場張哲岳曾分享「沒有好食育,就沒有好農業」,事實上從吃的方式下手,來推廣食農教育與地方農業,對學生更具吸引力且直接而有效的。
三芝區的擾動策略
三芝區,在北海岸各區中是農業銷售最穩健的一區,所以在三芝區的合作上,則集中配合三芝區的行銷工作執行。主要合作對象是三芝區農會推廣組,及甫獲國發會肯定具地方培力資格的二號倉庫藝文空間。本計畫力於此二級單位向三芝區青農及耆老展開一系列的合作。
在手段上除了地方創生影像之製作外更進入校園,以三面六向之食農教育精神來培育關係人口。管科系之廣告行銷課程,讓農友與學生分組討論地方農業之行銷現狀,並在校內設攤進行創意推廣。同時並以契作理念,與富邦保險單位合作,在三芝埔頭坑水田推動公益契作。並在筊白筍節時,再運用公益契作的埔頭坑水田,舉辦水田排球運動行銷,吸引更多人潮關注當地農產情形。
石門區的擾動策略
石門區,是北海岸中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其戶籍人口僅約一萬一千餘人,為2022年臺灣前七名的人口流失比率最高區。本計畫與平均年齡最高的山溪里嵩山社區、有機試作的大傻瓜農場、石門有機農場及該區最年輕青農經營的一良茶屋合作,並與石門區公所緊密聯繫,配合進行各類推廣活動。
山溪里的嵩山社區擁有全台少見的石砌梯田,該農村文化有許多值得保存之處,因此從一級+六級農的生產協助,到農業與食農體驗的加值,是本計畫持續推動的方向,諸如:從春耕前準備到插秧、農事準備及收割。更結合經濟系的勞動經濟學課程,讓契作深入勞動經濟學研究領域。管科系為主的學生團隊,於暑假期間多次進駐及採訪,集結田野調查之結果,編輯成「石門梯田」一書,並協助該社區與水保局,讓梯田之整治經營獲該年度工程金質獎。
阿里磅地區的一良茶屋,除了在校外開設相關之課程外,更協助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對茶葉的行銷,因此獲得新北市政府頒發「農業創生大學聯盟」獎狀,而今年學生團隊則以「石門找茶」為主題,發表行銷企劃。
金山區的擾動策略
金山區則有相當成熟地方創生團隊,如賴家華的北海創生、楊儒門的「儒門雜貨店」及彩田米,都是相當值得效法的對象,也是北海岸地方創生及農業行銷的專家。本計畫以持續交流及學習的角度合作,除地方創生的影片請益外,更多次邀請進行講座來強化以食農為基礎之地方創生推動。
關鍵成果
1.共好合作
校內單位 8單位
合作小農 34人
政府單位 6單位
民間企業 12間
2.社區共創
學生教職員參與數 5769人
跨校參與人數 815人
社區民眾參與數 3,853人
3.深耕回饋
合作產出成果 12件
學生投入競賽 23人
學術發表人數 16人
聯盟與獲獎 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