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食課計畫認為,社會責任實踐並非老師及教職人員專有之事。引導學生的參與甚至是投入社區才是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核心。本計畫在2022年期間所執行之活動及學術活動,皆有學生之身影,比較有績效及有長期觀察效應如以下:
開設食農教育微學分
因應於2022年通過之「食農教育法」,本計畫與全財管四年級陳薇安同學以及教科系二年級陳雅淯同學、西語系吳心語同學,共同在同年度開設食農教育微學分,結合地方青農及飲食業師,秉持著「想要農業好必須吃的好」的基礎下,以一堂課兩到三小時的課程,在2022年期間開設約十六堂課程。範圍涵概地方飲食、地方歷史、及地方產物特性等方向,以實作與說明共進之方式。業師與主持同學之共同引導下,讓參與課程之教、職、員、生、社區人士都能深入淺出的增進食農教育知識。
深入地方田野調查
北海岸地區除淡水外,其餘地區皆有人口流失之問題。2022年初以內政部統計,石門區是全台前七名的社會增加率負值地區。管科系二年級陳奕晴等七位同學,於暑假期間深入石門區,人口移出最明顯之山溪里嵩山社區及出磺口農場,進行田野調查。該社區在十多年前曾一度人口不及十餘戶,但在地方社造後成為臺灣有名的社造案例。學生多次拜訪地方人士及公部門,於10月時將其調查結果,並於11月時本計畫舉辦之北海岸七校農業聯合研討會中公佈。
與地方青農共同思索行銷企劃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與本計畫於2021年後頻繁合作,於2022年在推動新北市農業創生項目上,結合 5% Design action設計公司行銷專業,讓大學生能夠進入地方場域,利用創意與地方青農共同思索行銷新方向。公行系宓慈恩、全財管陳薇安、唐榕岑同學,與石門區一良茶屋合作,推出以「門中找茶」為主題之茶文化創意行動,並於11月15日於三芝區牧蜂農場發表。
將廢棄物化為土地的養分
結合水環系高思懷教授專業引導學生進入農業社區,水環系研究生歐俞昕利用當課程助教之職能,結合固體廢棄物課程,與淡水區樹興社區樹林口農場合作。協助農業社區以永續為目的,以農業廢棄物經由堆肥,轉化為對作物及土壤有用之有機肥料。
校園飲食營養調查
管科系研究生彭賢炘、西語系吳心語、教科系陳怡璇三位同學,在計畫及學務處之協助下。以管科系的「管理學」課程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加入本校衛保組護理師及營養師之協助執行「飲食新觀點」計畫,以瞭解便利商店健康營養餐食的搭配,以近千人份的問卷及購買資料中比對,整理出本校教職員生利用便利商店做為午餐時之營養情形並做出報告。並在前述11月之七校聯合研討會中,學生的深度參與、投入,均回應了農情食課計畫主要目的,培育關係人口(學生)與地方情感更深刻的連結是推動地方創生的關鍵因素之一。
關鍵成果
1.人資提昇
關係人口觸及數 11225人
實踐計畫份數 15份
業師互動培育 81場
2.情感粘著
學生參與數 5148人
學生教職員常態參與 838人
學生主持活動數 32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