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淡江大學淡水校園
活動內容:
大學學習的課程要旨在於協助大一新生對「學業」、「心理」、「社會」與「生涯發展」等四個面向做好準備。在此三個週次組合起來的「環境遊戲」教學模組中,主要對焦大一新生在「社會」面向下的關懷與意識。教學模組中的主導物件是名為《覓情記–物換心不移》的探索書,內容上是具有引領認識環境的實境遊戲,透過關卡串聯走讀路徑,透過謎題創造停留節點,同學將從五虎崗的第四崗(淡江大學),移動到第三崗和第二崗(淡水市街)。透過學生的自身體驗,引導大一新生進入「認知-情意-行動」的第一步。
在此三個週次名為「環境遊戲」的教學模組,每班排課狀況不同,但按照週次的先後進行順序:
三、授課方式
(建議課程帶領方式,應考慮是否為學生所接受,不希望是教條式的上課,以較活潑的方式帶領,如縮短簡介時間,增加較多與學生互動的活動、案例分享、討論等,以提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第一週|用環境遊戲認識大淡水(1)—課堂發放
1. 導師在課前下載環境遊戲教案的相關教材,供課堂上使用。
2. 課堂上跟修課同學介紹活動理念與行前說明,如何利用《覓情記》認識大淡水。
3. 說明三個週次的進度安排,包括作業繳交形式與要求。
4. 導師協助同學們形成探索小組,建議平均3人為一組(不少於2人,不多於4人)。
5. 導師協助發放,每個探索小組拿到一本《覓情記》。
6. 確認就緒後,提醒探索小組在自由探索淡水時的注意事項。例如:進入街區要有禮貌。
第二週|用環境遊戲認識大淡水(2)—自主探索
1. 停課一週,讓同學們自主探索(進入淡水街區的探索時間不等,平均需2小時以上)。
2. 自主探索的三大要訣:(1)透過好奇心進行五感體驗,(2)用雙腳度量山河巷弄的未知,(3) 用敏銳心思感受在地甘苦。
3. 提醒同學在指定時間前完成探索,書寫心得,上傳指定的教學平台。心得書寫訓練三種能力:(1)歸納梳理的能力,(2)反思自身探索經驗帶來的學習,(3)分享的怡然。
4. 提醒同學在指定週次的教室為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有蓮廳,並請攜帶淡味探索包。
第三週|用環境遊戲認識大淡水(3)—講座分享
1. 採四班合班的講座課程方式,需要同學準時抵達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有蓮廳。
2. 聆聽講座,講者分享USR精神,以及淡味探索包的創作理念與行動。
3. 導師隨班前往有蓮廳。
活動時間:
Tue, Sep 8, 2020 ~ Sun, Jan 31, 2021
地點:守謙國際會議中心1樓
活動內容:
這是一個跨域的學習計畫,一個面對真實,勇於提案的真實地域創生計畫。
好生活計畫多位主持人長期以淡水為場域進行多年的社區營造與城市保存相關工作,累積相當的實際經驗,運用這些理論與實踐經驗作為工作坊的基礎知識與能量。
以長時間所累積的「將設計帶到生活世界」、「社區設計」與「生活遺產」(Living Heritage)經驗,邀請街區居民與在地商家參與討論,共同思考、討論,以能回應淡水歷史街區的新的發展為願景。主要透過在歷史城鎮的場域中,連接到真實生活世界,探討周圍城鎮未來發展的相關議題,利用田野工作去累積認識,進行有關於城市營造的工作實踐。
工作坊中邀請多位學者及業界講師與師生一起參與,透過跨地域之文化經驗的激盪,探討難得的多元文化經驗。
從2018年起,本計畫共開設3次系列工作坊課程,2018年以「重建街工作坊」為題、2019年以「宗教文化與策展工作坊」為題,2020年的工作坊將以「街弄博物館」為主題,街區的發展不是空間的議題
而是產業的議題,更是生活選擇的方式面對遊客新的旅遊選擇與淡水地區多樣的觀光資源,淡水歷史街區要如何掌握條件,維持其優勢,增加競爭力、減少遊客流失呢?
此次工作坊各小組以「米店」、「餅店」、「童玩店」、「咖啡店」、「中藥店」田調對象,去發想如何讓商店便得更獨特、更有創意、更能留住消費者的駐足。
讓學生們走訪田野,挖掘議題,尋求改變的可能、實踐現實的不可能。工讓我們在真實場域中工作,學習如何面對未來,進行提案!
活動時間:
Sat, Aug 1, 2020
地點:遊滬中心、守謙國際會議中心
活動內容:
「淡水田野學校」選定淡水歷史街區作為工作坊操作場域,這些歷史空間孕育了多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豐富了市街的生活體驗。
淡江大學師生長期以淡水為場域進行多年的社區營造與城市保存相關工作,累積相當的實際經驗。這些理論與實踐經驗作為本工作坊的基礎知識。
這是一個跨域的學習計畫,一個面對真實,勇於提案的真實的地域創生計畫。系列工作坊是以長時間所累積的「將設計帶到生活世界」、「社區設計」與「生活遺產」(Living Heritage)經驗,邀請街區居民與店家參與討論,共商大計,以能回應淡水歷史街區的新的發展的願景。主要是透過在歷史城鎮的場域中,參與到真實生活世界,討論相關城鎮未來發展的相關議題,透過田野工作去累積認識,進行有關於城市營造工作的實踐。工作坊中邀請學者與師生一起參與,透過跨地域之文化經驗的激盪,探討這種難得的多元文化經驗。
活動時間:
Mon, Jul 20, 2020 ~ Sat, Aug 1, 2020
地點:得忌利士洋行後方的小公園、興仁國小
活動內容:
由建築系黃奕智老師邀請兩位實作專業教師王國信老師、黃凱祺老師,一同指導建築系及土木系的同學在得忌利士洋行後方的小公園空間與興仁國小,同時展開施作。
針對兩個實作場域,進行友善環境的構築營造活動
希望藉由環境的改造,邀請附近居民、店家,大家一起探討環境美學與空間友善性及公共性之討論與反思
陪伴國小小朋友在探索的過程中,提出自己心中想要的校園藝術裝飾
努力地在兩地發想友善的環境設計,希望以新穎的空間裝置與綠植栽環境
重新連結、串連起淡水的歷史和地理的紋理和脈絡。
在工作坊課程中,除了訓練大學生的設計理論外
更重要的是過程中,學生們如何與使用者進行溝通與協調,結合構築學的專業,提出可行的裝置藝術,為親近利用的公共空間。
活動時間:
Wed, Jul 1, 2020 ~ Sat, Jul 18, 2020